人物
时段
朝代

詩文評類
總集類
詞曲類
別集類
  奉祠后作
八请犯天颜今朝出汉关浑如倦飞鸟日暮傍巢还(合/)
(璧事类后集/)
  王之道
   之道字彦猷号 相山居士
无为军人宣和六年
   进士建炎中保山寨摄乡郡寻以议和忤秦桧
   晚起漕湖南官枢密使有相山集
   (第 2a 页)
   立雪堂记         郑元祐

荣禄大夫前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高昌简斋
公悬车吴下休心空寂一日语其门客遂昌郑元祐曰
昔普应国师倡道天目时予之先人秦国公方平章江
浙行省以其素所学参叩于国师时国师之门人高弟
东殚三韩南极六诏西抵身毒北弥龙沙则其近地概
可知巳今中吴师子林主人天如和尚在国师之门尤
为得法上首颖异而秀出者也余也今兹所寓与师子
林相密迩时时扣门瞻礼请益其为室不满二十楹而

挺然修竹则几数万个师与其徒休止其中蒲团禅板
如大丛林勘辨根研以发明 国师之道
名公贵人向师
道风参拜跪跽获闻一言如饮甘露然师机用险峻倾
企莫及至乎杜门却扫经岁不出余虽不敏窃尝谛观 (第 11b 页)
师方以太虚空含纳沙界王公庶士贵贱虽殊若夫生
死泡沬起灭须臾则未尝少异自非师随方诱掖以倡
明心宗则 国师之道
几乎其熄矣余胄出高昌依佛为
命睹兹僧宝敢同寒蝉第以学非房裴艰于赞颂辍为 (第 11b 页)
则亦未尝不同也今是庵当
震泽风水之会其来者非有一日之契也然以其规程
一出于公而无私观者固已思过半矣况 国师之道

大深宏可以荫永久而庇无穷则是庵之期于弗替可
保也矣
   挂蓑亭记
宋丞相富文忠公其子孙南渡而散 (第 9a 页)
大夫自号友古居士有友古词一卷
王之道字彦猷濡须人宣和六年与兄之义之深同举
进士历官枢密使封魏国公有 相山居士
词二卷
向镐字丰之河内人有乐斋词二卷 (第 16b 页)
武王既有这等圣德又有这等贤臣辅佐他以此承受
上天的正命上天以此顺文 王武王之道
把天下交付
与他主管故文王时三分有二武王时天下大定所以
说用端命于上帝皇天用训厥道付畀四方康王之意 …… (第 11a 页)
  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
这是傅说告高宗以法古为治的意思王是称高宗建
是立获是得昔商高宗既得傅说为相访以为学 之道
傅说因称王以启其君之听说道凡人须求闻见广博
于天下的道理无所不闻无所不见这是为何惟要建 …… (第 12b 页)
  曾子养曾晰(至/)若曾子者可也
曾晰名点是曾子的父亲彻是收曾元是曾子的儿子
孟子既说事亲为事之大于此又举事亲的实事说昔
者曾子奉养他的父亲曾晰每设饮食必有酒肉不缺
临到吃了将收去时曾子必请问父亲说这馀剩的物
把与谁吃或父母问这物有无曾子必答应说有盖恐
父亲之意再欲与人便得与之也及曾晰死了曾元却

又奉养他的父亲曾子每设饮食亦必有酒肉不缺临
到吃时将收拾去曾元遂不问这物与谁或父再问这
物有无必答应说没有其意将欲再进父不欲别与人
也这便是奉养父母口体而已若曾子则能承顺父母
要与人的好意而不忍伤了他乃养亲之大者也大凡
事亲的人若能如曾子奉养父母的事不似曾元但养
父母的口体则这人养亲 之道
也把做可了夫孝如曾
子已无以复加矣而止说个可字者盖人 (第 24a 页)
之道
虽做 …… (第 24a 页)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患是病患孟子说凡与人做师傅必是他学问有馀人

来求教不得已而应之乃可若是他心性好胜不待学
问充足只管好做人的师傅则自家满足再无有进益
了只是人的大病痛处不可不戒夫师 之道
固世之所
不可无然亦不可轻昜如此
   右一授八月十四日程学士敏政讲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 一章 …… (第 28a 页)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我

  不意子学古 之道
而以餔啜也
徒字解作但字餔是食啜是饮孟子呼乐正子说你这
一遭跟着王子敖来更无他事但这图些饮食而已我 (第 29b 页)
不意你平日学古人 之道
不知择所从之人是可与同
行的是不可与同行的却专为饮食是何道理盖学古
(第 29b 页)
之道
则能审于择人严于处已遇可从之人虽无势
利箪食瓢饮亦所不辞遇不可从之人虽有势利千驷
万钟亦不为动子敖本 …… (第 29b 页)
  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后是后嗣不告是不告父母娶是娶妻孟子说按古礼
凡人不孝的事有三件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是一件不
孝家贫亲老不为禄仕是二不孝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是三不孝这三件中惟有无后嗣一件是大不孝盖子
孙所以报本追远在于祭祀若是不娶妻不生子绝了
祖父的祭祀不孝的事岂有大于此者故虞舜承帝尧
的命娶了二女不曾告他父亲瞽䏂得知娶妻大事岂
有不告父母之理只是瞽䏂为父大不慈若是告知必
然不要他娶不娶必然绝了后嗣得罪反重故不敢告
也然舜虽不告君子论他则以为与告了的一般盖天
之道
有正有权正者万世之常权者一时之用告者 …… (第 30b 页)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这实字解作结实之实孟子说仁义二者是人性固有
的然仁主于爱而爱莫切于事亲人能孝顺父母便是

仁之实义主于敬而敬莫先于从兄人能敬事兄长便
是义之实仁义 之道
其用最广比如一株树爱民利物
都是仁之枝叶其本却自爱亲之一件上推来以此便
见爱亲便是仁之结实处忠君弟长 (第 31b 页)
都是义之枝叶其
本却是从兄上推来以此见得从兄便是义之结实处
人之良心发见惟此二者最为切近最为精实能于此
体认躬行而充广之则仁义 之道
不可胜用矣
   右一授陈学士作九月初七日温讲 …… (第 31b 页)
  智之实知斯二者(至/)手之舞之
这三个实字从上文两个实字说这三个斯二者都指
事亲从兄说节文是品节文章生如草木有生意一般
恶字解作何字蹈是举足踏地的模样孟子既说仁义
之实在于事亲从兄又推智礼乐之实不在于他只在
于事亲从兄这两件道理知得明白又能固守常常不
离去了这便是智之实处礼之实只于这两件为之品
节文章使其次第等级秩然不乱威仪文采粲然可观

这便是礼之实处乐之实只是于这两件中心悦乐和
顺从容无所勉强既无勉强则这道理油然自生如草
木之有生意既有生意则自然畅茂条达发将出来如
何遏止得住既止不住则盛而又盛形于动容见于四
体至于足之蹈之手之舞之有不自知其所以然者矣
这一章说事亲从兄良心真切天下 之道
皆原于此然
必知之明而守之固而后节之密而乐之深也
   九月十一日讲 (第 32b 页)
  舜尽事亲 之道
而瞽䏂底豫(至/)此之谓大孝
瞽䏂是舜父的名底是至豫是悦定自各止其所的意
思孟子因说帝舜之孝又推广说 (第 33a 页)
林标榜尘刹仪刑
移孝为忠寔惟一致志在春秋天经地义孑然孤撑
以支天坠片言不磨以醒帝醉长夜一灯狂澜一柱 维师之道
寔范吾儒君臣父子大义克扶彼儒诋佛
非迂则愚内圣外王徒为区区佛无不该奚止合符 (第 7b 页)
 吕渭老词一卷徐积节孝集附词陈瓘了斋词一卷
 王安中初寮集词一卷向子諲酒边集四卷蔡伸友
 古词一卷王庭圭卢溪词二卷叶梦得石林词一卷
  王之道相山居士
词二卷向镐乐斋词二卷沈瀛竹 (第 4a 页)
库全书     集部四
 提要
  相山集三十卷   别集类三(宋/)
    臣等谨案相山集三十卷 宋王之道
(第 1a 页)
之道
    字 (第 1a 页)
彦猷
庐州人宣和六年与兄之义弟之深
    同登进士第调历阳丞南渡后累官湖南转
    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 (第 1a 页)
仕后以其子蔺官枢
    密使追赠太师宋史为蔺立传而不及 之道

    故其事迹不详惟尤袤所撰神道碑尚在永
    乐大典中可以考见大略 (第 1a 页)
之道
尝自号相山
    居士其集即以为名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
    卷书录解题作二十六卷宝祐濡须志及濡 …… (第 1b 页)
    此乖互不合今原集既亡无可复证然袤碑
    乃据其子家状所书似当得其实也初金兵
    南伐庐州盗起 之道
率乡人据险共保城赖 …… (第 1b 页)
     以全干略颇有足称又其登第对策时即极
     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置下列及绍兴
     和议初成 之道
方通判滁州移吏部侍郎魏
     矼司谏曾统书力陈辱国非便寻又上疏论
     之并以前书缴进大忤秦 (第 2a 页)
 有所不避及大勋已集四海一家坐而论道得君子
 之时则建国号定都邑颁章服立朝仪事无巨细以
 身任之亦有所不让盖公之学内圣而外 王公之道

 
逃禅而归儒其事业则辅主而庇民也祖宗以马上
 得天下而公首以诗书开治道国家以百战定万方
 而公独以不杀 (第 14a 页)
则亦未尝不同也今是庵当震
泽风水之会其来者非有一日之契也然以其规程一
出于公而无私观者固已思过半矣况 国师之道
厚大
深宏可以荫永久而庇无穷则是庵之期于弗替可保 …… (第 30b 页)
   立雪堂记
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高昌简斋公
悬车吴下休心空寂一日语其门客郑某曰昔普应国
师倡道天目时予先君秦国公方平章江浙以其素学
参扣于国师国师之弟子东殚三韩南极六诏西穷身
毒北弥龙沙则其近地槩可知已今中吴师子林主者
天如和尚在国师之门尤为得法上首颖异秀出者也

余今所寓与师林相密迩时时扣门瞻礼谓益其为室
不满廿楹而挺然修竹则数万个与其徒休止其中蒲
团禅板如大丛林勘辨根研以发明 国师之道
名公贵
人向师道风参拜跪跽获闻一言如饮甘露然师机用
险峻倾企莫及至乎杜门却扫经岁不出予虽不敏窃
尝观 (第 31b 页)
师方以大虚空涵纳沙界王公士庶贵贱虽殊生
死泡沫起灭无异自非师随方诱掖倡明心宗则 国师
之道
几乎熄矣予胄出高昌依佛为命睹兹僧宝敢同 (第 31b 页)
。所平除者。惟幽并秉节钺
而巳。至若三登左右丞相。三作中书令。唐兴巳来。朝佐莫
比。盖圣贤之运有会。 师臣之道
欲行。人虽求多。我每馀地。 (第 14b 页)
   王之道
残月千家闭荒城万木号举头华盖近回睇启明高野
迥霜迎面风清冷透袍十年河上路从此步金鳌
  相山居士王之道
(第 10a 页)
彦猷
无为军人宣和六年进士 (第 10a 页)
师道过吴中用庵以记为请濂闻 国师之道
东行三韩南及
六诏西连印度北极龙沙莫不蹑屩担登咨决法要然其心
未尝自以为足屡却名山而不居飘荡穷崖孤洲 (第 8a 页)
其明暗有验云。东之有邦。自箕畴始著。上应乾文。下叙民彝。越历污隆。焕有八条馀绪。殆所谓学在四夷。是则 太师之道。
废于中华而幸于东人也。岂非天意之有攸存欤。按易明夷之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孔子系之曰箕子之贞。明不 …… (第 384H 页)
族。以孝义称已累世矣。行敬者即家传二字符。而末乃名子。其识之也愈固。又必求有以发挥之则行而加勉也。学 之道
如是哉。人之为学。必有一个自得。以为下落。后学之尊师先儒。或旷世神会。为之依归。方见意趣也。以敬传授 …… (第 385L 页)
之通患。切宜随事劄记。难解处志其疑。见得处录其语。或为佗日讲劘之资。或书札问讯。与之辨明。则钩深挈微 之道。
莫益于此。程子曰书札于儒者事最近。大贤必有见而言也。余常曰书札有三益。的出发问。渐觉奥旨。一益也。答 …… (第 387H 页)
忘。三益也。昔老先生亦尝有此说以训人。君其试思之。其佗先贤垂教。门路不一。学者要须自得。如濂溪云圣人 之道。
入耳存心。蕴为德行。行为事业。明道云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使反复入身来。伊川云见得路径后 (第 387H 页)
谓也。因极论人心道心之分。天理人欲之辨。光祖无以为答。方是时。良知之学。行于天下。 皇朝学士。无不尊 王氏之道。
而公反复以距之。儒林相贺曰。朱子 (第 306H 页)
之道
不丧矣。光祖亦谢曰。子固豪杰之士也。虽中国。亦鲜有也。及使还。李文纯公闻公所与光祖言者。叹息不已。隆 (第 306H 页)
 曾子问金革之事无避。鲁公伯禽有为为之。今以三年之丧云云。既言三年丧则必周公丧也。若周公在而遭母丧则不可曰三年丧。吴氏谓

武庚叛。徐戎应之。周公东征。遣伯禽之国征徐戎。虽有私丧。不敢避也。未知何考而云也。
吴说亦未有确證。然以父在母丧。不可谓三年丧则非矣。虽属于期。而毕竟是三年之体也。伯禽就封。虽在成王元年。而其征徐戎。又安知其必在元年耶。
 文王世子。挞伯禽所以示成 王世子之道
也。武王不在而教以世子 (第 302H 页)
之道。
似无其理。
此篇所记。亦恐多出于汉儒之傅会。未可全信。
 礼运礼必本于太一注。极大曰太。未分曰一。太 …… (第 302H 页)
多有怀。非书可尽。
答宋士范(辛亥)
直一未坏之尸。而犹以阳界物相处。惠然以书存慰。而兼欲讲困不失亨 之道。
故人之辟于爱至是耶。泚然以惭。不暇于感荷也。仍审兴居清胜。閤中将稚无恙。可颂也。随分挨过。此是今日不 (第 305L 页)
者非耶。平壤仁贤院儒来谓世采。愿为规束。以幸后人。愚诚不敢。谨以太学所揭二先生箴规对曰。夫子之道。固 太师之道
也。况今箴规诸条。严密的当。本末一贯。要其大义。尤可施之于此堂。章甫之士所宜相率服膺。孳孳不解。以卒 (第 404H 页)
曝之献。辄忘狂僭。谨条其目如左。其一所谓懋 圣学以立大本者。臣窃观学之一字。始见于傅说训戒之辞。而帝 王传授之道。
圣贤心法之要。皆不外此。若虞书所谓惟精惟一。论语所谓博文约礼。曾子所谓格致诚正。中庸之明善诚身。孟子 …… (第 368H 页)
孝仁礼义以导习之。又选端正有道以卫翊之。必使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而前后左右。罔非正人也。凡其辅养教谕 之道。
既预且备如此。此三代所以有道之长。而累数百年享有天禄者也。语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不染而黑 …… (第 370H 页)
能无不正。犹生长于楚。不能不楚语也。然则太子之善与不善。亶在宫僚贤否之如何。而自夫秦汉以来。帝王教子 之道。
多失其正。或以文辞笔札为工。或以异端杂技并进。蛊惑其心志。变移其德性。至于服饰器用。极其侈靡。而未尝 …… (第 370H 页)
功。遽欲责以累年逋欠。则是人者必无全理矣。至哉言乎。其可谓爰知小人之依。而深得保民 之道
矣。臣屏伏田间。目击时艰。斯民之憔悴困穷。固非一端。田制错缪。赋役烦重。而又有山火田粟绵清蜡科外之徵 …… (第 372H 页)
虐与荒淫。岂以禹益之贤而不知哉。后世人臣。亦有比其君于桀纣桓灵者。此特以人主一念。圣狂攸分。人臣警戒 之道。
不得不如是也。好媚顺而恶拂逆者。是人情之所不免。况乎人君处崇高之位。威严非特雷霆也。势重不翅万斤也。 …… (第 374L 页)
心者。目下虽若可喜。而异日背国忘君。变易所守者。未必非此等人也。考诸前史。班班其可镜。则今我国家取人 之道。
盍亦以 …… (第 374L 页)
厥或人事之感有以致然。而亦见夫天心之仁爱 殿下。欲其警悟而改图之也。古人云应天以实不以文。盖人君修省 之道。
只在务实。所谓实者。实用其力而不事文具之谓也。本之于心则为实德。修之于身则为实工。行之于事则为实政。 (第 377H 页)
有是三者而后。脩省 之道
得矣。臣之愚昧。窃闻 (第 377H 页)
之道
路。 殿下之应天脩省。或有些未尽其道者。责己非不切也。而未闻有警动振作之实。求言非不勤也。而未闻有嘉 …… (第 377H 页)
习者。臣闻古者设学造士之意。盖将使之习于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又教之以穷理正心脩己治人 之道。
规模极其广大。节目极其详备。而其所以为教。则亦必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馀。不待求诸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 …… (第 377L 页)
弟者。秖是巧丽雕刻之文。冒没躁进之径而已。无惑乎学教之废弛。风俗之迁渝。而士习人心日就乎败坏也。由今 之道。
无变今之俗。而欲人才之美。士习之正。是不犹于不琢玉而求文彩者乎。今我 主上殿下。盖尝有慨乎此。躬懋圣 …… (第 378H 页)
底于行。赫然新一代之制作。蔚然耸多士之观听。而至如左道异教之诳惑人心者。痛加纠禁。颁降教戒。明示扶抑 之道。
则待兴之士。自新之民。莫不知彼说之为邪。此道之可返。而鼓舞振作。渐磨成就。庶几道学复明。儒风丕振。人 …… (第 380H 页)
复返。呜呼。今日亦 殿下爱惜时日。自强不息。挽回至治。不可失之几会也。夫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帝三王 之道
本于心。得其心则道与治。固可得以言矣。故臣敢以圣王传心之学。用为七条之纲而反复焉。以为 殿下端本清源 …… (第 382H 页)
逃于天地之间。伏况臣以岭外疏贱。学既昧方。才不适用。猥蒙异恩。滥通华贯。昔年登对时。 殿下询臣以事君 之道
欲何先。臣以愚昧。辞不获命。敢以尊主庇民。是人臣第一义。愿学而未能之意。惶恐仰对。又蒙 恩谕若曰尔居 …… (第 382H 页)
。而第当日 颁教中云云。未蒙涣释。夫原情勘论。自是法意。则以臣之所曾耳目者。推原其情。似不无曲谅追恕 之道。
臣尝随同僚。入侍 书筵。讲讫顾谓臣等曰。今日讲义虽善。吾有重病。心常眩瞀。或遇阴雨乍䨓。辄骇惶不能自 (第 382L 页)
乡荒绝之陬。自待以齐鲁。教诲村子弟。必令先质而后文。蔚然为北鄙之倡。而人皆以李整轩教育之功称之。搢绅 大夫之道
于北者。无不闻风而知其为可人也。甲良诚不肖。文辞荒陋。略举平昔所睹记。而以过誉溢美。贻我先君之羞大惧 (第 226H 页)